
高立军,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,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天津赛区一等奖获得者。他深入学习、刻苦钻研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,用心把知识转化为易于学生吸收的“美味佳肴”,讲好让学生真心喜爱、终身受益的思政课。
一、以德立身,努力做言为士则、行为世范的“大先生”
他坚持以“言为士则、行为世范”要求自己,用行动激励、影响学生。带领学生参加思政课大赛的过程中,他放弃周末休息,不断磨思路、改讲稿、做课件,不到完美不罢休。他的执着感染着学生,同学们秉持精益求精的精神,为学校捧回了首个一等奖。他深深体会到了教师身教的作用甚于言传,教师用行动诠释精神时,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,更是滋养一生的精神财富。
二、以干立业,努力做知行合一、善作善成的“实干家”
“道不可坐论,德不能空谈。”近年来,他和学院同事们坚持以实干促进发展,持续推进“行走的最强思想”品牌建设,不断打造、凝练特色鲜明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“天外模式”。高质量建成“中外制度比较思政课重点实验室”,先后接待来自教育部、外交部、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单位调研参观,《人民日报》《光明日报》和新华社予以专题报道,形成了天外思政课的又一靓丽名片。
三、以学立教,努力做敢于创新、精于育人的“奋进者”
围绕思政课实验室进行教学创新,他和团队教师开发了“中外制度比较”智能体,重构了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》课的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,努力将教材内容案例化、形象化、场景化,打造“行走·比较·空间”三位一体的数智化教学改革新模式。改革联通了教室、实验室、社会三个课堂,优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,让有“意义”的理论变得有“意思”,有效提升了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教育是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之基。”未来,他将会继续发扬“无奋斗不天外”和敢于争先、善于争先的精神,把教学创新作为教书育人的有力抓手,为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、全球视野、专业本领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。
(通讯员/陈征 编审/蒋天皓 内容审核/冯鹏 窦文彤 张占奇)
(网页编辑/张明慧)